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04_05_01 |

詩歌落筆 對聯(上)-詩歌適我興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詩歌落筆 對聯(上)-詩歌適我興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4x40cm
畫心(高x寬):
134x29.1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草書 |
釋文 |
詩歌適我興,落筆雲無心。 適興 壬申中秋 八十二 天鶴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一紙寫一行,兩紙寫兩行,落款在第二紙另成一小行,這是「雙幅」的書寫格式,日本書法傳統書寫有此格式,中國書法傳統比較少見;中國書法傳統只有「對聯」的格式如此,而對聯書寫的內容為聯文,兩聯對句,文句語詞互相對應,如「天」對「地」、「山」對「月」、「鳥啼」對「花笑」等等。陳丁奇這件草書雙幅,「詩」與「落」詞性並未相對,「詩歌」與「落筆」詞性也未相對,因此不宜稱為對聯。
這件草書雙幅作品,陳丁奇以濃淡乾濕的墨色隨書寫內容的文意而揮毫,兩紙蘸墨只有兩次,可以明顯的讀出「詩歌適我興」「落筆」「雲無心」,有依文意「詞類連書」的現象。前幅墨色由濕漸乾,後幅因另蘸墨而潤渴對比落差較大,落款字形大小與墨色乾濕,則配合後幅字形與墨色而書寫。
陳丁奇這件草書雙幅作品,筆鋒運使的絞轉捻動甚多,可以看出書家運筆的澀進表現。一般書家的筆鋒運使通常只有水平運動的走停與垂直運動的提按,旋轉運動的絞轉甚少;陳丁奇則充分運用旋轉運動的絞轉來表現其書法特色,透過筆毫本身的絞轉,把順時針行走方向的右旋轉與反時針行走方向的左旋轉交互使用,達到深刻的澀進效果。這是陳丁奇書法之所以突出於書法史的因素之一。
至於字的造形,有些字有別於一般書家的寫法,如後幅第三字「雲」的書寫形態比較特殊,右邊迴筆向上再回轉三個轉,這是唐代張旭名下〈古詩四帖〉的寫法。比較勉強的是後幅第二字「筆」的形態,長豎應上伸穿過長橫為宜,末兩橫亦宜書寫成具有兩橫的意味為佳。然而,書家晚年寄興之作往往意在舞筆昇墨,只要意到即完成書寫的過程,其餘不論,陳丁奇這件草書雙幅作品,可作如是觀。(李郁周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有黃斑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09-12-28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形式:對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