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 |
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04_14 |
陶淵明 問來使詩五言律
|
藏品類型 |
書法 |
編目層級 |
單件 |
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作品名稱 |
陶淵明 問來使詩五言律 |
作者 |
陳丁奇 |
創作資訊 |
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歲數 |
|
作品語文 |
|
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4.5x44.7cm
畫心(高x寬):
134.5x33.2cm |
質地 |
|
色彩 |
|
技法 |
|
外在形式 |
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書體 |
楷書 |
釋文 |
爾從山中來,早晚發天目。我屋南窓(窗)下,今生幾藂(叢)菊。薔薇葉已抽,秋蘭夜當馥。歸去來山中,山中酒應熟。 陶淵明問來使詩 古桃城 陳丁奇 |
印記總類 |
類別 |
|
印記 |
|
作者 |
|
位置 |
|
款識 |
|
書體 |
|
印記全文 |
|
作品賞析說明 |
首先對於「窗、叢、馥」三字的楷書字樣略加說明,「窗」字可以在「寶蓋」之下寫「公心」,也可以把「聰」字的「耳」旁換成「片」旁;「叢」字可以寫成「草頭」之下加「聚」字,也可以寫成「林」字之下加「取」字;至於「馥」字的右旁以「夏」字來取代,更是歷代書法家如北魏蕭顯慶、唐代褚遂良、陸柬之與武則天等普遍的寫法。所以陳丁奇這件楷書條幅作品中「窗、叢、馥」三字的寫法,是有傳統書法文化的堅強根據的。
這件楷書條幅錄寫八句四十字的五言古詩,本文三行,落款小字一行,章法布局適當。惟落款一行字字數略少,陳丁奇雖加寫「古桃城」三字試圖補足空間,仍然略顯單薄。然而這種落款字形偏小,字數偏少的現象,在近現代書家作品中屢見不鮮,于右任、臺靜農尤其如此,陳丁奇是其中一家。
陳丁奇書寫楷書作品不避墨色的濃淡乾溼,甚至以濃淡乾溼的墨色來表達漢文語法「詞類連書」的規則。這件楷書作品有四個明顯的蘸墨處:「爾從」「我屋」「葉已抽」「歸去來」,其中「薔薇葉已抽」一句寫成「薔薇/葉已抽」,而不寫成「薔薇葉/已抽」、「薔/薇葉已抽」或「薔薇葉已/抽」。從蘸墨處可以判讀文詞的語意,把書法與文意結合得比較緊密,這是同時代其他書家少有的現象。
從筆法與結構來看這件楷書條幅的書法淵源,可謂融合南北朝與隋唐楷書於一爐,於是筆法、結構、線條以及字形大小的變化落差極大,因而顯現互不相容的異質性,從上一個字欣賞到下一個字,無法預期其筆法、字形的一貫性,此即《易》的哲學,宇宙永遠「不變」的真理是萬事萬物的隨時隨地都在「變」化。我們有時感覺不到細微的變化,陳丁奇則用書法把變化放大了。(李郁周賞析說明) |
相關參考資料 |
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保存現況 |
|
入藏 |
|
修復紀錄 |
|
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題簽釋文 |
|
背面題簽圖像 |
|
夾片 |
|
夾片圖像 |
|
填表紀錄 |
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09-12-28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備註事項 |
背面註記:保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