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 |
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06_18_1 |
魏碑體 天鶴廬 自詠
|
藏品類型 |
書法 |
編目層級 |
單件 |
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作品名稱 |
魏碑體 天鶴廬 自詠 |
作者 |
陳丁奇 |
創作資訊 |
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歲數 |
|
作品語文 |
|
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7x44cm
畫心(高x寬):
136x34cm |
質地 |
|
色彩 |
|
技法 |
|
外在形式 |
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書體 |
楷書 |
釋文 |
吾家何處覓,東堡坦途邊。近廓無雙里,馬車到宅前。竹林環草屋,庭院有寒泉。北西煙景好,醉酒可忘年。隔舍皆仁者,耽詩耀穎川。半耕猶半讀,南極煥中天。遠景春山笑,於斯求老焉。 天鶴廬 陳丁奇 |
印記總類 |
類別 |
|
印記 |
|
作者 |
|
位置 |
|
款識 |
|
書體 |
|
印記全文 |
|
作品賞析說明 |
此作主要以魏碑體書寫,一般而言,天鶴先生的魏碑體融合了《鄭文公碑》的圓筆、《張艋龍碑》的方筆、墓誌六朝與龍門造像記的跌宕多姿,此作則可見到在前述的基底上,又有《二爨》的筆意與結體,最明顯的是橫畫的雁尾收筆以及近於隸書的結構。更為特別的是,此作表現了一種結實厚重的體積感,法國現代藝術之父保羅•塞尚(Paul Cézanne,1839年—1906年)說:「線是不存在的,明暗也不存在,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。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」,天鶴先生的書作在色調的對比之外,更藉由線質的變化表現出「體積的存在量感」,書法意象之超越繪畫表現由此可見一斑,他提出「文字視覺化」的想法,即「通過『書』的造形,向全世界能理解的人推展書道藝術」,天鶴先生以自創一格的魏碑體書寫自詠詩,隱匿其中的藝術理念,著實令人深思!(黃宗義、莊千慧賞析說明) |
相關參考資料 |
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保存現況 |
|
入藏 |
|
修復紀錄 |
|
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題簽釋文 |
|
背面題簽圖像 |
|
夾片 |
|
夾片圖像 |
|
填表紀錄 |
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09-12-28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備註事項 |
原編號 天06-18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