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
文物統一編號 DingQi_C-tian_09_07 嗜好 自詠
嗜好 自詠
藏品類型 書法
編目層級 單件
作品分類 書法創作
作品名稱 嗜好 自詠
作者 陳丁奇
創作資訊
創作時間 創作地點
歲數 83
作品語文
數量 1 尺寸 裱褙(高x寬): 194x43.5cm
畫心(高x寬): 134x33.1cm
質地 色彩
技法
外在形式
類別 形式描述
書體 草書 釋文 盡日相親惟有硯,長年可樂莫如書。 八十三叟 陳丁奇
印記總類
類別 印記
作者 位置
款識 書體
印記全文
作品賞析說明
這件寫於83歲的晚年作品,以七言對聯的文句寫成條幅的形式。「盡日相親惟有硯,長年可樂莫如書」原為清代學者兪樾集繹山刻石聯句,原句「石」字改為「硯」,也是陳丁奇的生活寫照,他以筆勢奔放的狂草書寫,只在最後三字才重新沾墨。墨色的濃、淡、乾、溼變化很大,陳丁奇寫得非常熟練、暢快,即使在「惟」、「年」兩字,筆毛都已散開,仍不失為一幅快筆疾書的狂草佳作。雖然這兩句的內容原為一聯句,也書寫成兩行的形式,但兩字或三字相連的書寫方式,不求行與行之間的對稱、平衡,自然會把它當成一件條幅看待,一件書寫疾速、筆意酣暢的條幅作品。(盧廷清賞析) 天鶴老師一生精研書學,平素寄興翰墨,任情恣性。其書作充滿生命力,風格變化多端,自成ㄧ家。這篇草書條幅作品釋文云:「盡日相親惟有硯,長年可樂莫如書。」正是鶴師平日遣懷寄興的寫照。也許是生活態度歸於平淡、真摯,這篇作品的線條顯得特別的中和雍容,予人一種平實的閒情逸致。頗如蘇子瞻所言:「天真爛漫是吾師。」。整幅作品只濡墨兩次,一氣呵成、不計工拙,而意態自若、神采奕奕。在墨韻的流運之中,次第地展現濃淡、枯潤、輕重、急澀..等層次,因而線質呈現豐富的立體感。單字結體修長寬綽,頗饒一派優雅情致。最後三字「莫如書」點出鶴師平生的志趣。古人體察藝術修為必主「靜定」二字,舉凡高明出色的作品必曰「氣靜體安」,因此,透過觀賞本幅作品所凝結的氛圍,可以「靜凝澹遠」四字真諦形容之。然而,我們再進一步欣賞個別的一些字串,如「惟有硯」、「長年」,其線質卻又有一種老藤般的質感與力度,「可樂」兩個字雖墨色乾渴,感覺卻不枯反潤。這些在作品的平淡之外,自起波瀾、妙不可言 。漢賦家揚雄云:「書,心畫也。」;清人劉熙載曰:「書者,如也。如其學,如其才,如其志,總之曰如其人而已。」天鶴老師以其深厚學養、高尚的情操,表現在書道的格致及逸趣,這兩段評述的確為他做出最佳的注解。 (蕭漢榮賞析說明)
相關參考資料
類別 收藏著錄 參考資料
保存現況 入藏
修復紀錄
典藏單位/典藏者 版權
出版紀錄 展覽紀錄
題簽釋文
背面題簽圖像

夾片
夾片圖像
填表紀錄
填表時間 初次填表: 2012-03-06
最後修改: 2009-12-28
填表人 助理人員
備註事項 背面註記:保存。

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Copyright@2009版權所有
聯繫電話:05-2263411分機2101 地址: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(嘉義大學中文系)
e-mail:chineselit@mail.ncyu.edu.tw 進入管理系統

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aiwan e-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