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IC-013_0157 |

北魏 張猛龍碑
|
| 藏品類型 |
|
| 編目層級 |
|
| 作品分類 |
臨書冊頁 |
| 作品名稱 |
北魏 張猛龍碑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60歲1970庚戌年春浴佛節日 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畫心(高x寬):
38cm(h) x 26.5cm(w)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|
釋文 |
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張猛龍碑是魏碑方筆的代表,晚清書法家臨摹此碑者不勝枚舉,尤其是楊
守敬到日本後的推展,因此近代日本對張猛龍碑的學習,也是不遺餘力,日下
部鳴鶴在論書二十首中有詩讚美:「聲馳張君頌,勁烈驚心魂,我愛碑陰好,
蕭散筆無痕。」此外在日本國會圖書館也可以看到鳴鶴當年雙鉤的摹本,可見
基本功的奠定是多麼紮實。此碑出版物,在台灣坊間的有十多種,分別是李宗
瀚本、狄子平本,王瓘本,端方本、伊秉綬本、秦文錦本、王戟門本、梁啟超
本、朱翼安本等完整本,其他北京大學所藏金石拓本一書,及西泠印社金石永
年亦有局部介紹,可見此碑的重要性。陳丁奇老師受鳴鶴的影響,畢生也致力
於碑帖的臨寫,張猛龍碑亦不例外,此篇感覺上是用長鋒羊毫書寫,橫畫的起
筆,有如斧頭砍劈的形狀和力量。另外轉折部分例如「圖」字、「白」字等都
特別堅強;津字的豎筆和勒字的斜鉤,都用很強勁的背勢,總而言之,陳老師
的字,可能不能用精整嚴飭的唐楷本來看結構,而要用六朝方筆斬釘截鐵的力
量去觀賞。(鄭聰明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30
最後修改:
0000-00-00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|
|
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