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09_42 |

初夏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初夏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209x52.2cm
畫心(高x寬):
135.6x40.5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草書 |
釋文 |
落花寂寂啼山鳥,楊柳青青渡水人。 陳丁奇書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此詩原文是:廣武城邊逢暮春,汶陽恢客淚沾巾,落花寂寂啼山鳥,楊柳青青渡水人。陳老師擷取後兩句對句成一條幅,這種方式在日本的作品中,非常普遍,畫面中落、柳兩字為一塊;寂、渡、啼三字為一大塊;楊字為一塊,三塊突兀,其他則較凹,顯出整個畫面有凸有凹的立體感,好像從高空上看群峰一樣的視覺。至於字的走勢方面,第一行落花寂三字垂直往下走;啼山鳥三字往右緩緩做一弧形移動。另外第二行的柳字末筆即拉出向左,青青渡三字形成一向左的弧形;渡字結尾到水、人兩字又向右呈一弧形。總而言之,第二行從頭到尾就是一蛇形(S型),這種走勢在草書的動勢上非常重要。至於墨法方面,較大的字都墨色較濃,較小的字墨色較淡,這表示他醮一次墨就寫二、三個字,長的筆畫例如寂字的末筆用側鋒澀進;啼字末筆則用抖筆提出;人字末筆則用二段式行筆率意拔筆結束,感覺上墨色、筆勢、節奏都在字裡行間交互進行。至於留白方面,花字和青字間留一空白,結尾部份留一空白,一上一下,互相呼應也是非常對稱。我們沒有看陳老師寫,只憑畫面,推敲他當年的畫意,如果錄影傳真,一定是筆歌墨舞,精彩極了。(鄭聰明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右軸頭龜裂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10-01-13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|
|
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