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 |
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he_780 |

錄遊山蕉作 於臺灣嘉義
|
藏品類型 |
書法 |
編目層級 |
單件 |
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作品名稱 |
錄遊山蕉作 於臺灣嘉義 |
作者 |
陳丁奇 |
創作資訊 |
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歲數 |
64 |
作品語文 |
|
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7x47.5cm
畫心(高x寬):
136x34.4cm |
質地 |
|
色彩 |
|
技法 |
|
外在形式 |
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書體 |
草書 |
釋文 |
携節選勝上高崗,煙樹晴嵐接碧空,花鳥迎人饒客興,行吟不覺夕陽紅。 甲寅端午節 錄遊山蕉作 於臺灣嘉義 陳丁奇 |
印記總類 |
類別 |
|
印記 |
|
作者 |
|
位置 |
|
款識 |
|
書體 |
|
印記全文 |
|
作品賞析說明 |
這首詩是鶴師上山踏青攬勝之作。由於景色宜人、閑情自適,就連花鳥亦似迎人,喚出遊山人詩興泉湧。行吟之間,不覺夕陽已至。。正是這種適意的氣氛,讓這幅書作透出一股蕭散輕鬆的筆致。全幅作品蘸墨四次運筆而成作,氣貫意屬、跌宕交錯、一氣呵成。蘸墨處分別在「携」字、「煙」字、「花」字及「行」字。這樣的安排,讓觀者眼光直接聚焦在「携節選勝」、「煙樹晴嵐」、「花鳥迎人」、「行吟」等字句之上,直接點出詩之眼。至於墨韻比較潤澤,亦自呼應山嵐煙樹的氤氳與詩人心境的適意。最奇妙的還是章法布白的安排,錯錯落落、疏密交參、欹側相映,一如大自然的景致,不假雕飾而自優雅;亦像夜空星子,瀟灑散置而無不閒適輕鬆。我們可以從「節」字左下角之留空,呼應「携」字的密實;「高」左旁的遊刃有餘,相對於「崗」字的密不通風;「煙」字錯位呼應「樹」字的平正;「碧空」中軸搖盪顧盼,「花鳥迎人」向背轉盼,「饒客興」左右開合、「行吟不覺」星散夜空..等等諸多字組中,體會此作章法結構之堂奧。再從行間來看,中心軸線的流盪擺動中,自然融入各行間,相安穩妥,頗饒張長史草書古詩帖的逸趣。正如杜子美詩云:「揮毫落紙如雲煙」,其內涵值得再三玩味。作品最後以正行書落款,作品看似已經完整呈現了,卻又再起一波,和正文錯落交融,自成一個小天地。以往鶴師教授書法線條,一定親自示範「萬歲枯籐」、「奔蛇走虺」、「奔雷墜石」等各種表現,應驗在他的作品上,的確如此。今日書壇,眾人習書率皆以平正停勻為能事,相較於鶴師對書道的實踐,實未能豹窺書道之妙。昔王子敬曾云:「外人哪得知。」嘆相知者稀,也許值得學書人去深究書道內涵。
(蕭漢榮賞析說明) |
相關參考資料 |
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保存現況 |
|
入藏 |
|
修復紀錄 |
|
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題簽釋文 |
|
背面題簽圖像 |
|
夾片 |
|
夾片圖像 |
|
填表紀錄 |
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09-12-25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備註事項 |
甲寅端午節 原始編號待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