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 |
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10_35 |

唐 張文姬詠豁口雲詩
|
藏品類型 |
書法 |
編目層級 |
單件 |
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作品名稱 |
唐 張文姬詠豁口雲詩 |
作者 |
陳丁奇 |
創作資訊 |
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歲數 |
|
作品語文 |
|
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1.9x44.4cm
畫心(高x寬):
135x33cm |
質地 |
|
色彩 |
|
技法 |
|
外在形式 |
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書體 |
楷書 |
釋文 |
一片豁口雲,纔向谿中吐,不復歸豁中,還作豀中雨。 唐 張文姬詠豁口雲詩 壽卿居士 |
印記總類 |
類別 |
|
印記 |
|
作者 |
|
位置 |
|
款識 |
|
書體 |
|
印記全文 |
|
作品賞析說明 |
一片豁口雲,纔向谿中吐,不復歸豁中,還作谿中雨。一篇字中的兩個豁字;兩個谿字,三個中字都力求變化,這是經營一篇作品必須注意的。此篇作品在書體上兼容並蓄,譬如『雲』字,大肩膀是它的特色,取自鄭道昭所書論經書師;『歸』字取自張猛龍碑,足見他對魏碑各體涉獵,是非常廣泛又貫通的。據老友李郁周說:陳老師臨帖與創作並進,重要碑帖,計劃性的通臨,每四、五年就複習一次,符合論語所說的: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的治學態度,反觀時下的一些成名書法家,只顧創作,不夠努力稽習古帖,作品中反覆應用幾個自己拿手的字,或反覆應用幾筆特色筆畫,數十年如一日,字就難免形成一種習氣而缺乏變化了,何況稽古才有更多的養份,以目前書法出版品的眾多,要得到重要資料,比起古人是容易多了。陳老師極力在突破自己的創作領域,手中也不斷的實習古典的精華,這是很值得晚輩學習的。(鄭聰明賞析說明) |
相關參考資料 |
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保存現況 |
微有斑點 |
入藏 |
|
修復紀錄 |
|
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題簽釋文 |
|
背面題簽圖像 |
|
夾片 |
|
夾片圖像 |
|
填表紀錄 |
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10-01-13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備註事項 |
署名「壽卿居士」。背面註記:保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