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 |
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A03 |

錄白居易詩-龍門澗下濯塵纓…
|
藏品類型 |
書法 |
編目層級 |
單件 |
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作品名稱 |
錄白居易詩-龍門澗下濯塵纓… |
作者 |
陳丁奇 |
創作資訊 |
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歲數 |
|
作品語文 |
|
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8x44cm
畫心(高x寬):
137x34cm |
質地 |
|
色彩 |
|
技法 |
|
外在形式 |
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書體 |
碑體楷書 |
釋文 |
龍門澗下濯塵纓,擬作閑人過此生,筋力不將諸處用,登山臨水詠詩行。 錄白居易詩 陳丁奇 |
印記總類 |
類別 |
|
印記 |
|
作者 |
|
位置 |
|
款識 |
|
書體 |
|
印記全文 |
|
作品賞析說明 |
關於龍門石窟,唐代則天武后時營造香山寺,開鑿奉先寺,所以杜甫有『遊龍門奉先寺詩』,白居易有『修香山寺記』,此篇詩名為『龍門下作』,顯然是遊覽當地時的連串詩,陳老師由詩名,引起應用龍門造像字的來寫這首詩。實際上龍門造像記的字有很多類,有些比較工整,例如牛橛造像,有些素樸,如一弗造像,有些寫的比較暢達,如元祥、北海王妃及比丘法生造像記,有些比較峻拔,代表標準的北魏書風的龍門四品,即始平公、楊大眼、孫秋生、魏靈藏造像,有些比較『拙趣』的如鄭長猷、賀蘭汗造像記。陳老師此篇作品就是嘗試用最後列的這種書體寫詩,譬如纓、生等字的橫畫收筆都以隸書分尾收筆,每個字的疏密也不平均。橫向平衡線也不一致,所謂粗頭亂服面貌,但這種面貌是陳老師經過嚴格訓練厚的另外一個返樸境界,是經過二變後的境界,即孫過庭的所謂『初學分佈,但求平正,既知平正,務追險絕』;明代書家傅山也說:寧拙勿巧,陳老師顯然在追求這種拙趣吧!(鄭聰明賞析說明) |
相關參考資料 |
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保存現況 |
|
入藏 |
|
修復紀錄 |
|
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題簽釋文 |
|
背面題簽圖像 |
|
夾片 |
|
夾片圖像 |
|
填表紀錄 |
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10-01-13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備註事項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