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R25 |

蔡咏達先生詠牛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蔡咏達先生詠牛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83 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7x45.2cm
畫心(高x寬):
135.6x33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行書 |
釋文 |
耕地不知閑,拖車血汗間,回頭賞搖尾,辛苦未曾言。 蔡咏達先生詠牛 八十三叟 陳丁奇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此幅行書應是以軟毫淡墨書寫,線條平鋪紙上,而紙張亦有加礬現象,故筆鋒觸紙所形成的濃淡、潤渴歷歷可見,這些筆觸的形成均來自不同的輕、重、起、伏,天鶴先生用筆的符碼一一在其間顯露無遺。書法之妙,除造形、風格的入古出新,其菁華殆在於筆法,然筆法之奧秘非筆鋒莫屬了。中國書法自漢、魏、六朝以來,之所以令帝王、將相、文人、才士著迷,即是那千變萬幻的筆法,唐人孫過庭深解其間妙諦,他說:「變起伏於鋒杪」,進一步解開了筆法變幻的關鍵--鋒杪。天鶴先生的書風固較傾向碑派,其實其對筆鋒的駕馭也有相當高明的地方。(蔡明讚賞析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畫心底部有片褐色痕跡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10-01-06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背面註記:保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