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he_009_1 |

草書 杜甫 秋興八首之三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草書 杜甫 秋興八首之三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7.5 x 45cm
畫心(高x寬):
138 x 34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草書 |
釋文 |
千家山郭靜朝暉,日日江樓坐翠微。
信宿漁人還泛泛,清秋燕子故飛飛。
匡衡抗疏功名薄,劉向傳經心事違。
同學少年多不賤,五陵裘馬自輕肥。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《秋興》八首是大曆元年(766)杜甫五十五歲旅居夔州時(四川奉節縣),有感於安史之亂後,吐蕃、回紇接續叛亂,藩鎮擁兵割據,作者在這戰事連年、暮年多病、知交零落,壯志難酬又憂戚國祚興衰的苦況下,所發感時傷懷之作!
陳丁奇那以內心之情感作律動軌跡的墨痕,正好詮釋詩聖杜甫這至情至性的心聲!
陳丁奇自1945年開始重視水、墨的運用,常參融明末、清初各家的草法,以淡墨嘗試做枯潤、速度緩急的實驗。二十世紀的臺灣書壇,善於水、墨變化的前輩書家也極多,如楊草仙、鄭曼青、康灩泉、史紫忱、王壯為、傅狷夫……等,只是陳丁奇鑽研寢饋於斯五十年,較任何一位當代名家更深入,更多權宜,更富新意!
此件老筆紛披,為晚年力作,以明末王鐸狂草精神融匯些假名書法興味,圓筆使轉爐火純青,水法、墨法濃淡幻化莫測,潤、燥、飛白線條,欹側、掩仰多變,令人讚歎!(麥青龠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多有黃斑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0000-00-00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原誤題「懷素詩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