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 |
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he_113_4 |

行書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
|
藏品類型 |
書法 |
編目層級 |
單件 |
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作品名稱 |
行書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|
作者 |
陳丁奇 |
創作資訊 |
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歲數 |
|
作品語文 |
|
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7 x 45.5cm
畫心(高x寬):
136 x 34.5cm |
質地 |
|
色彩 |
|
技法 |
|
外在形式 |
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書體 |
行楷 |
釋文 |
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,
孤帆遠影碧空盡,惟見長江天際流。 |
印記總類 |
類別 |
|
印記 |
|
作者 |
|
位置 |
|
款識 |
|
書體 |
|
印記全文 |
|
作品賞析說明 |
陳丁奇於1926年就讀臺南師範,便開啟了他日本碑、帖學及假名書法、書法美學、教學理論的鑽研學習歷程。
臺南師範採用寧樂書道會領袖辻本史邑的《課外習字手本》楷、行書教材,供學生做課外練習。陳氏的六朝碑版風格,也明顯較多鳴鶴再傳弟子辻本史邑的斧鑿痕跡。
此件約作於七十八歲,以源自辻本史邑以〈鄭文公〉、〈張猛龍〉等碑版入行草的線質,參融明末狂草的神采;游絲牽連處,棉裡裹鐵般的堅毅之質,令人聯想明末王鐸、傅山等。全幅約醮墨三次運筆完成,全幅濃淡、潤燥、厚實與虛白筆畫交迭,線質蒼老豐富,佈局奇險新異。 (麥青龠賞析說明) |
相關參考資料 |
類別 |
|
參考資料 |
|
保存現況 |
略有黃斑 |
入藏 |
|
修復紀錄 |
|
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陳丁奇逝世10周年紀念展(2004年)、陳丁奇百歲紀念展(2010年) |
題簽釋文 |
|
背面題簽圖像 |

|
夾片 |
|
夾片圖像 |
|
填表紀錄 |
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0000-00-00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備註事項 |
原「鶴116」改為「鶴113_4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