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 |
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03_08_2 |

隸書 臨池自覺 自詠

隸書 臨池自覺 自詠
|
藏品類型 |
書法 |
編目層級 |
單件 |
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作品名稱 |
隸書 臨池自覺 自詠 |
作者 |
陳丁奇 |
創作資訊 |
創作時間 |
81齡(原稿作83齡) |
創作地點 |
|
歲數 |
81(原稿作83) |
作品語文 |
|
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2.8 x 45.3cm
畫心(高x寬):
135.3 x 33.4cm |
質地 |
|
色彩 |
|
技法 |
|
外在形式 |
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書體 |
隸書 |
釋文 |
身隱幽窗薄暑天,臨書古本繼連年,墨乾自笑毫成虎,未覺神奇問老禪。 臨池自覺 八十三叟 陳丁奇 |
印記總類 |
類別 |
|
印記 |
|
作者 |
|
位置 |
|
款識 |
|
書體 |
|
印記全文 |
|
作品賞析說明 |
此幅隸書作品題為「臨池自覺」,應是一首自作詩,書寫時年已八十三歲,用筆率意似在作畫,由筆畫線質上觀察,似乎是使用硬毫、禿筆甚至是雞毫或竹筆之類,以致筆毫開叉,形成飛白、游絲和賊毫,與濃墨線條的筆畫形成了對比,其主要在彰顯一種揮灑時的自由自在,所謂無意於佳、聊遣胸中逸氣的創作態度。事實上,隸書字體的造形勻正平整、橫平豎直,較乏變化,清代以來書家雖極力求變,但大抵不出中鋒運筆,筆毫聚歛惟濃澀兩種現象,天鶴翁這幅隸書卻大膽使用破毫、濃墨,形成造形章法上更大的虛實效果,足見其創作的膽識不凡。(蔡明讚賞析說明)
※子敬案:此幅於1992年北美館展出所出版專輯《陳丁奇書法選集》中已收錄,查該圖錄落款為八十一叟,今原件所見八十三叟實為後來陳丁奇先生自己所改。
|
相關參考資料 |
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保存現況 |
微有黃斑 |
入藏 |
|
修復紀錄 |
|
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題簽釋文 |
|
背面題簽圖像 |


|
夾片 |
|
夾片圖像 |
|
填表紀錄 |
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10-02-26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備註事項 |
收在北美館專輯中,另有鶴136(草書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