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
文物統一編號 DingQi_C-he_442_02 隸書 丁奇對聯 (下)
隸書 丁奇對聯 (下)
藏品類型 書法
編目層級 單件
作品分類 書法創作
作品名稱 隸書 丁奇對聯 (下)
作者 陳丁奇
創作資訊
創作時間 創作地點
歲數
作品語文
數量 1 尺寸 裱褙(高x寬): 197 x 29.4cm
畫心(高x寬): 136 x 19cm
質地 色彩
技法
外在形式
類別 形式描述
書體 隸書 釋文 奇書治世壯瀛洲
印記總類
類別 印記
作者 位置
款識 書體
印記全文
作品賞析說明
這是他以「丁奇」自作冠首聯的下聯,志向高遠,氣宇軒昂,頗有大丈夫之志,以隸篆為體兼有楷、行草筆意(奇的綽勾楷筆味濃,洲的州運筆帶行書),這是他融五體(楷、行、草、隸、篆)於一爐,運筆速度極快,墨韻紛彩,濃枯相生,自然幻化,筆法洗練,孫過庭云:「夫勁速者,超逸之機;遲留者,賞會之致。將反其速,行臻會美之方;專溺於遲,終爽絕倫之妙。能速不速,所謂淹留,因遲就遲,詎名賞會。」一位書家對於運筆速度的控制應運用自如之境,快慢隨心所欲,如此才能有造化之效。「書」 字的橫畫空間不均,筆畫長短不一,「治、瀛、洲 」三字的水旁亦不相同,這是書者平時即有所注意,而非隨機碰巧,呼應了孫氏「泯規矩於方圓,遁鉤繩之曲直……無間心手,忘懷楷則。」全篇以隸筆入手,但不同傳統碑刻的扁平、整飾,極為瀟灑自然、飄逸,雖是隸筆,但很多橫畫的收筆皆是自然脫筆,而不刻意的修飾做出雁尾,和近年出土的帛書、簡牘頗相類似,這體現了隸書筆寫的精神和自然的人文狀態而不受制於碑版的束縳。(陳三郎賞析說明)
相關參考資料
類別 參考資料
保存現況 略有黃斑 入藏
修復紀錄
典藏單位/典藏者 版權
出版紀錄 展覽紀錄 陳丁奇逝世10周年紀念展(2004年)、陳丁奇百歲紀念展(2010年)
題簽釋文
背面題簽圖像

夾片
夾片圖像
填表紀錄
填表時間 初次填表: 2012-03-06
最後修改: 0000-00-00
填表人 助理人員
備註事項

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Copyright@2009版權所有
聯繫電話:05-2263411分機2101 地址: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(嘉義大學中文系)
e-mail:chineselit@mail.ncyu.edu.tw 進入管理系統

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aiwan e-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