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
文物統一編號 DingQi_C-he_615 行楷 中庸首章
行楷 中庸首章
藏品類型 書法
編目層級 單件
作品分類 書法創作
作品名稱 行楷 中庸首章
作者 陳丁奇
創作資訊
創作時間 古稀餘老 創作地點
歲數
作品語文
數量 1 尺寸 裱褙(高x寬): 197.5 x 44.9cm
畫心(高x寬): 136.3 x 34.2cm
質地 色彩
技法
外在形式
類別 形式描述
書體 行楷 釋文 天命之謂性……萬物與焉。
印記總類
類別 印記
作者 位置
款識 書體
印記全文
作品賞析說明
此作寫於七十一歲(1981),保留部分較遒媚、夭矯、流麗的東洋書法精神,源自辻本史邑上溯褚遂良、趙孟頫的體勢。 這時的臺灣書壇,競賽獲獎書風,漸由顏柳轉為歐、褚楷法,人人競習這類秀勁的法度。應與1949年渡臺的葉公超(1904-1981)有關,葉氏1949至1961年,歷經外交部長、駐美大使,堪稱寫褚最具指標性人物。風格源自叔父葉恭綽收藏大字〈陰符經〉,尤其葉氏將此帖刊刻行世後,更引領了臺灣書壇寫褚的風尚和面貌。此外,自寫褚大家得筆法的莊嚴、王靜芝,以及李漁叔、高逸鴻等。都有寫褚的學力。陳氏較接近辻本史邑的導勢取鋒,神采和上述名家也各異其趣! 陳丁奇這幅褚字,令人聯想〈陰符經〉以行草使轉楷法的興味,點畫、轉折、行筆極靈活生動,輕重與虛實呼應極佳,推測他曾留意過台灣六、七十年代最富盛名的這件名跡。因為有深厚的碑學基礎,飛白、游絲、細筆處,毫無纖弱處,誠如溥心畬的寫字訣:「提得起筆!」陳氏是真能得其中三昧者。(麥青龠賞析說明)
相關參考資料
類別 參考資料
保存現況 略有黃斑 入藏
修復紀錄
典藏單位/典藏者 版權
出版紀錄 《天鶴仙史─陳丁奇書法選集》 展覽紀錄 陳丁奇逝世10周年紀念展(2004年)
題簽釋文
背面題簽圖像

夾片
夾片圖像
填表紀錄
填表時間 初次填表: 2012-03-06
最後修改: 0000-00-00
填表人 助理人員
備註事項

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Copyright@2009版權所有
聯繫電話:05-2263411分機2101 地址: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(嘉義大學中文系)
e-mail:chineselit@mail.ncyu.edu.tw 進入管理系統

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aiwan e-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