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11_11 |

楷書 顏真卿 雙鶴銘 有鳥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楷書 顏真卿 雙鶴銘 有鳥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2.5 x 43.8cm
畫心(高x寬):
133.6 x 34.2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楷書 |
釋文 |
有鳥有鳥[鳴在蔭],[翩然比翼懷]好音。胡為羽化趾相尋,義不獨生明素襟。露高松兮滴沉沉,琴夜月兮響 愔愔 。生並棲兮中林,死同穴兮芳岑。相彼羽族兮而貞烈其心,世之不義愧斯禽。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天鶴先生於《書道教育概說》說:「臨書是為誘發創作意欲而促進旺盛創作力。」又說:「臨書的目的在為有利於『我的表現』。」他明確地指出古來臨書的問題:「只是在『知入規而忘脫規』」。換言之,只能「入帖」,卻無法「出帖」。因此他建議:「勿為逼真型態外表而形臨,要始終究明其古典的造形線質內外面要素作用原理,而為實驗求證以企圖獲得其實質,而探索對象之古典創作原理、精神及其生命化的藝術。這正是臨書的真意義。」善哉﹗斯言。這些引文正是本件作品最佳的註腳,如果我們對其臨書的理念一無所知,就無法比較客觀正確地欣賞他的臨摹之作。
我們看作品中,最鮮明的是布局的安排,以首行為例,有許多字居然像酩酊醉漢走路歪斜踉蹌。「有鳥好音」四字向左、向右、向右、向左偏斜。「趾」字右部「止」向右下斜。「不」字中間鉤偏左。「生」字則向右偏,看似具有與「不」字形成平衡的作用,或許這是運用王鐸行草習慣中軸線或左或右地的變化手法。其次,有些字筆畫相當粗,顯得很突兀,卻有穿插、安定畫面的效益。首行:「有」、「不」,次行:「月」,三行:「棲兮中」、「岑」。另外,各字本身構成的粗細強烈對比,首行,第一個「鳥」字「左包鉤」筆法纖細,與常法不同。「胡」字左側「古」字線條粗,右側「月」字纖細。首行「好」字與三行「棲」字「女」部,粗「ㄑ」與細「丿」的組合。所有「丿」部均寫細,所有「捺」部均寫粗。……足見天鶴先生有意統整消化其學習的心得,也特意加入個人主觀意識,再重新組合,使原本制式的臨摹,成為有趣的創作式練習。(黃志煌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嚴重黃斑;畫心上方一破洞,裱背上方兩破洞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0000-00-00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原「天07_14」改為「天11_11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