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03_14_4 |

行書 杜牧詠秋色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行書 杜牧詠秋色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4x43.9cm
畫心(高x寬):
133.9x33.4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行書 |
釋文 |
銀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,天階夜色涼如水,坐看牽牛織女星。 杜牧詩 陳丁奇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行書容易書寫,但不容易表現。傳統讀書人寫得一手好字原是本分,一手好字所指的當然不外乎是黑光圓大的館閣楷書,以及娟秀流麗的院體行書。天鶴先生對行書的理解與用功,除了深入臨寫二王法書之外,唐人行書碑刻如唐太宗〈溫泉銘〉、顏真卿〈爭座位帖〉等,每每在課堂上諄諄期勉玄風門人應該一臨再臨,而且鉅細靡遺的解說示範。但是在書寫創作時,則完全從藝術書法表現的方向著眼,除了軟豪、生宣的偏好之外,堅持磨墨幾乎到了無法妥協的地步。透過墨采的濃淡潤枯,書寫內容的詩律節奏,隨著筆端流出的墨色,自然抑揚頓挫,形成一幅幅書法的樂章。這幅行書〈杜牧詠秋色〉,正是一取曲由輕揚轉為渾厚的樂章。(黃宗義、莊千慧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收藏著錄 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微有黃斑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2009-12-25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原編號為DingQi_C-tian_10_27(藏127)。形式:四體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