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58_30_2 |

草書 張繼 楓橋夜泊 七言絕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草書 張繼 楓橋夜泊 七言絕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八秩壽卿 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5 x 45.3cm
畫心(高x寬):
134.7 x 33.2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草書 |
釋文 |
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
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天鶴先生真是個相當苦心練字的書家,平時書寫作品,經常會選擇二、三種,銳意鍛鍊一下筆底的功夫,即使是八旬老翁依然如此,這是一般書家所少見的。由落款皆為「張繼楓橋夜泊詩 八秩 壽卿」能知,他以魏碑筆法書寫張繼〈楓橋夜泊),又以草書書寫,二者筆法截然有別,卻是先後完成的。通常先寫楷書,為的是像打拳之前,先蹲好馬步,做好基本功,待暖身活絡筋骨,然後再寫草書,這樣也可避免疾筆輕滑之失。
由墨色濃淡變化可判斷,天鶴先生使用較大的毛筆,才蘸墨兩次,就能完成一幅精彩絕倫的草書作品,著實不易。他將王鐸變動的中軸線技法,消化吸收,稱之為「滾石技法」,由上到下,都不是直線下墜,而是曲折跌宕多變。首行,「月」字左直右斜鉤成內聚狀,「落」字左直下又捲曲成宕開樣,「啼」字兩點安排奇妙,「滿」、「江」、「漁」三字水部偏旁寫法各異,「天」字悠哉淡然而下,「江、楓、漁」三字開、闔、開,使「楓」字造型奇特。次行,繼續枯筆震盪運行,「火、對」、「愁、眠」二組,約略虛實相參,「姑」字重新蘸墨,墨色與「火、對、愁、眠」四字成鮮明對比,「姑」字左筆拉長,宛如向上面的「朋友」打招呼,「姑、蘇」與「城、外」二組字字相連,「寒」字獨立,「山、寺」筆斷意連。末行,「半」字偏右,「聲」字左帶,「客、船」曲終淡枯收束,墨色與右側「姑、蘇、城、外」四字更是天壤。綜觀全篇,各字線條生動,映帶靈活,毫無篦齒平行之貌;結體更迭出奇意,出人意表;章法天成,收放自如。(黃志煌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略有黃斑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0000-00-00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原「天58_30」改編為「天58_30_2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