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資訊
文物統一編號 DingQi_C-tian_60_27 楷書 唐太宗 臨池竹
楷書 唐太宗 臨池竹
藏品類型 書法
編目層級 單件
作品分類 書法創作
作品名稱 楷書 唐太宗 臨池竹
作者 陳丁奇
創作資訊
創作時間 創作地點
歲數
作品語文
數量 1 尺寸 裱褙(高x寬): 38.8 x 125.5cm
畫心(高x寬): 27.8 x 78.7cm
質地 色彩
技法
外在形式
類別 形式描述
書體 楷書 釋文 貞條障曲砌 ,翠葉貫寒霜。拂牖分龍影,臨池待鳳翔。
印記總類
類別 印記
作者 位置
款識 書體
印記全文
作品賞析說明
這幅天鶴先生楷書橫披的作品,論其形式,乃以五字為一組,依序採取三字、二字交錯排列,使其空間疏闊大方,不會擁擠呆滯。其中,「貞、鳳」二字,字形稍大,首尾呼應,穩定布局與畫面。論其筆法,除了落款「陳丁奇」三字以外,大多屬於褚遂良《雁塔聖教序》筆意。不過,筆畫線條粗獷豪邁,用筆隨興樸拙。從另一角度來看,此乃不會斤斤計較於筆畫的起收,不想力求纖毫無差的美學觀點使然,想必是天鶴先生有意扭轉褚體一貫柔媚之感吧﹗至於結構上,字字謹嚴密實,精神炯炯矍鑠。與一般書寫褚體者相較,有其獨特的風味。倘若熟讀書法理論,遍覽明清諸位有名書家,不難領悟名家臨摹字帖時,必取其精華,講究神采為上,南朝齊王僧虔云:「書之妙道,神采為上,形質次之。」而非亦步亦趨,筆筆雷同,才不會成為「某某第二」的書奴。 天鶴先生於《書道》第二期〈省展觀書記感)一文,針對「臨書部」提出看法:「接納純粹客觀對象之創作原理,經過消化之主觀調和到心手雙暢,發揮有骨氣、氣韻生動之藝術表現,否則不過是形骸俗書而已。」本幅作品雖非臨摹之作,卻應屬於自運,顯示他已經將褚體寫法咀嚼消化,了然於心,形諸筆端,完全真正實踐他自己的理論說法。(黃志煌賞析說明)
相關參考資料
類別 參考資料
保存現況 略有黃斑 入藏
修復紀錄
典藏單位/典藏者 版權
出版紀錄 展覽紀錄
題簽釋文
背面題簽圖像

夾片
夾片圖像
填表紀錄
填表時間 初次填表: 2012-03-06
最後修改: 0000-00-00
填表人 助理人員
備註事項 橫披

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Copyright@2009版權所有
聯繫電話:05-2263411分機2101 地址: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(嘉義大學中文系)
e-mail:chineselit@mail.ncyu.edu.tw 進入管理系統

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aiwan e-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