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D05 |

篆書 宋 楊萬里 夏夜追涼詩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篆書 宋 楊萬里 夏夜追涼詩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推定80齡 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4.5 x 44cm
畫心(高x寬):
135.3 x 33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篆書 |
釋文 |
夜熱依然午熱同,開門小立月明中;
竹深樹密蟲鳴處,時有微涼不是風。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此作推定作於八十歲(1990)。陳丁奇的篆法風格多變,時而融金文、籀文、小篆於一爐;時而「篆帶隸意」;時而「篆隸合體」;時而呈現類似呂世宜、陳蓁等的瘦硬玉筯篆法,有時還刻意多些方筆的樸野之趣。此件則以金文結字為主,兼融些籀文、「陳家樣文字畫」的元素;有些筆致,甚至令人聯想羅振玉以金文線質作甲骨文的意味。
清道人主張「求篆於金、求隸於石」,陳丁奇也注意到三代鼎彝的高古氣息,篆法中常見金文的結體,只是陳氏態度較隨興,不似如臺灣書壇篆書名家如呂世宜、陳蓁、鄭神寶、陳福全般靜穆;或如渡海名士吳稚暉、高鴻縉作金文的凝歛高古。此作也有陳曼生「孩兒體篆法」的趣味,圓筆中隱寓些方筆,行書般的流暢運筆,飛白、乾溼淡墨並陳,雖少了些三代鼎彝的醇古,卻也在輕鬆流利的運筆中,另闢了蹊徑。(麥青龠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多有黃斑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《天鶴仙史─陳丁奇書法選集》 |
展覽紀錄 |
陳丁奇逝世10周年紀念展(2004年)、陳丁奇百歲紀念展(2010年) 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0000-00-00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