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F10_2 |

行書 新筠 五言絕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行書 新筠 五言絕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80叟 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8 x 44.4cm
畫心(高x寬):
134.6 x 33.6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行書 |
釋文 |
已見凌雲勢,微風動不禁;參天終有日,誰識此君心。
落款:「新筠 八十叟 陳丁奇」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本作品為行書條幅,少數字參酌採用草書,係因畫面設計之考量。全幅作品利用字體的大小、長短,墨色的濃淡、燥潤,及字與字之間連綿的適度應用,布局頗為靈活。作品內容為咏竹的五言絶句,畫面中共分二行書寫,每行十個字;左側另有一小行落款,含詩題、書家創作年紀及姓名在內。
在墨韻的調配上,第一行的字由濃潤而漸次減淡,「已見凌雲勢」不但墨色較濃,而且五字已佔據全行三分之二的篇幅。其中第一個字「已」的筆畫較粗而黑,「見」、「雲」二字刻意拉長,中間的「凌」字故意寫小,第五個字「勢」的內部墨韻變化較多,右上方及下方末筆收歛,字又稍偏左。讓前五字的動線有寛窄伸縮的變化,且運筆的過程中的行進動線,並非謹守直線,而是略呈弧狀的先往左移,而後向右偏移,不但使得畫面生動活潑,而且也能配合詩中義涵,模擬竹枝因微風吹拂而搖曳多姿的情狀。
第一行後五個字「微風動不禁」,寫得輕巧流暢,字較小且距離壓縮,「風」及「不」二字更採用草書,筆畫少,以配合達成藝術效果。
第二行前五字「參天終有日」墨色最為枯淡,善用飛白,而以乾筆擦出又淡薄又疏朗的效果。後五字「誰識此君心」則墨韻較為濃潤而富變化,前二字兼取漲墨的手法,「此」用草書,「心」字以淡墨飛白收筆等,五個字的安排也靈妙多姿。總之,整個第二行與右邊第一行的墨韻相較,適成強烈對比,但又並非呆板的對稱,而是包括頗為多元的變化。(陳章錫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微有黃斑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0000-00-00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原「天F01_1_2」改為「天F10_2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