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| 作品資訊 |
| 文物統一編號 |
DingQi_C-tian_F11_2 |

隸書 閑鶴
|
| 藏品類型 |
書法 |
| 編目層級 |
單件 |
| 作品分類 |
書法創作 |
| 作品名稱 |
隸書 閑鶴 |
| 作者 |
陳丁奇 |
| 創作資訊 |
| 創作時間 |
|
創作地點 |
|
| 歲數 |
|
| 作品語文 |
|
| 數量 |
1 |
尺寸 |
裱褙(高x寬):
198 x 43.2cm
畫心(高x寬):
135.3 x 32.5cm |
| 質地 |
|
色彩 |
|
| 技法 |
|
| 外在形式 |
| 類別 |
|
形式描述 |
|
| 書體 |
隸書 |
釋文 |
松高野屋寒,石壓幽花椅;秋思閑無人,老鶴獨深領 |
| 印記總類 |
| 類別 |
|
印記 |
|
| 作者 |
|
位置 |
|
| 款識 |
|
書體 |
|
| 印記全文 |
|
| 作品賞析說明 |
| 仔細端視這幅隸書作品,不難發現它有三個特點,第一:此帖結體寬博方正,精神內含;第二:減卻燕尾,端整雅練,古拙可愛;第三:運筆內斂,較少縱逸,筆致頗有〈張遷碑〉〈乙瑛〉的沉雄厚勁。
董其昌的〈墨禪軒說卷〉在論述書畫創作時,主張取法古人之技法,變古開今。書家講究筆法、墨法,要掌握用筆、用墨之法後去臨池,則書活矣。再回想天鶴老師授課時亦時常強調碑版是刀刻出來的,要運用豐富想像力臨寫,字才不會寫死。印證於此帖作品,雖結體方正古拙如張遷、乙瑛,然而透過墨法、筆法,卻在方正寬博之外,頗得靈動姿致。
在筆法、章法上,此帖所有的撇劃無一相同,如「松」、「屋」、「寒」、「石」、「壓」、「花」、「秋」、「人」、「老」、「領」等字。橫豎的向背,俯仰也極盡變化之美。此外,有的字如「鶴」,取其初文;有的字如「秋」、「花」,易動部首;有的如「野」使用古文造形;有的字如「壓」,穿插部首,重新造形;再再都活化了整帖的章法,使其簡練通暢。
簡言之,能將寬博古拙和姿致靈動這兩種相對應的風格合諧的融合一體,正是前述所言,也是禪家常說的「參活句」,這也讓這帖隸書有了鮮活的生命力。(蕭漢榮賞析說明) |
| 相關參考資料 |
| 類別 |
|
參考資料 |
|
| 保存現況 |
黃斑數點 |
入藏 |
|
| 修復紀錄 |
|
| 典藏單位/典藏者 |
|
版權 |
|
| 出版紀錄 |
|
展覽紀錄 |
|
| 題簽釋文 |
|
| 背面題簽圖像 |

|
| 夾片 |
|
| 夾片圖像 |
|
| 填表紀錄 |
| 填表時間 |
初次填表:
2012-03-06
最後修改:
0000-00-00 |
填表人 |
助理人員 |
| 備註事項 |
原「天F28」改為「天F11_2」 |
|
|
 |